金年会,金年会体育,金年会体育app,金年会体育官方网站,金年会注册,金年会最新入口,金年会APP”的定义从上一年的“新增长引擎”更改为“新兴产业”,提及顺位也从第七位升至第二位。
在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共振下,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加速崛起,通过激活低空空域资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开辟全新路径。这一以通用航空、无人机、航空物流为核心的复合型经济,融合多领域技术,正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与市场潜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中国规模到2026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预计2035年达到3.5万亿元。
近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专门开辟了“低空经济”闭门专场研讨。
研讨会汇聚了科创板低空经济领域各细分板块龙头,包括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为核心、深耕高精度定位领域的司南导航(688592.SH),以卫星应用为主导的中科星图(688568.SH),有工业龙头、“低空经济标杆”之称的纵横股份(688070.SH),以电磁技术护航低空通信和安全的霍莱沃(688682.SH),还有专注于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创新研发,凭借自主可控的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领域零部件加工解决方案,为低空经济产业链装备制造赋能的科德数控
(688305.SH)。同样聚焦于高精度定位领域的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公司(以下简称“西虹桥导航”)也参加了现场讨论。
多位嘉宾、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领域,集大成于材料、动力系统、卫星导航、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其发展逻辑是产业拉动技术进步,技术不断创新繁衍出新的市场需求,新需求再反哺产业产值增长,最终演变出一个成熟的产业形态。
与会嘉宾认为,产业发展需要耐心企业、耐心资本、耐心政府这三个“耐心”合在一起,至少需要两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投入、摸索与迭代,才能打造出极具协同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低空经济”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随即印发,明确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自此,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行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热”了起来。
从现场参与研讨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可以看出,低空经济领域是一个覆盖面广、精细化程度高的行业。
“的客户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电子、兵船核电、汽车和能源等领域,公司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布局航空产业的低空经济领域,为、直升机的发动机、机体结构件等零部件生产提供高端精密制造装备。公司的产品不仅服务于低空经济装备制造,高端制造装备技术积累也正与当前极具发展潜力的轴向磁通电机产业化进程产生关键交集。近期公司启动轴向磁通产品开发,轴向磁通凭借其高功率密度、高扭矩密度和扁平化结构,在电动航空(如eVTOL)领域也将展现出巨大优势,是未来电机的重要形态之一。”科德数控首席专家白彦庆认为,这都是科德数控在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产业的切入点。
谈及北斗导航行业应用,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王昌引用“九三”阅兵新闻报道介绍,“九三”阅兵为什么能做到“整齐划一、米秒不差”?就是使用了北斗相关产品和技术。
“业务主要聚焦于北斗以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定位到厘米级的芯片和模块。”王昌介绍,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飞行器,定位工具必不可少,而卫星导航是最廉价、最直接的一种定位方式。
“司南导航的产品出口至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最早的产品植保无人机,为农业植保巡线提供了高精度的配置保障。”王昌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司南导航与低空经济有着天然的、非常密切的关系。
“低空是产品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主要聚焦电磁技术,提供电磁CAE仿真软件和测量系统,为航空航天、特种装备、通信、汽车等提供技术保障。从特种装备到无人机,其核心的电磁仿真和测量技术具有一脉相承的特性,在电子攻防和城市电子通信领域,也呈现高度的技术同源性和可迁移性。”霍莱沃董秘申弘如此介绍霍莱沃与低空经济的关联。
申弘进一步解释,霍莱沃面向电子攻防场景构建的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能力,可覆盖海、陆、空、天多域电磁场景的模拟。当这一能力迁移至低空环境时,核心应对的是城市电磁环境中的多类型信号干扰源——其中3000米以下低空的电磁环境尤为复杂,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内建筑物遮挡引发的电磁信号多径效应、不同频段民用通信信号的频谱叠加干扰、工业设备电磁辐射等。
“如果我们不能在空域开放前,把低空电磁环境的仿真验证、干扰排查等工作做扎实,未来可能会面临电磁信号紊乱导致低空飞行器导航偏差、通信中断等潜在安全隐患。”申弘补充强调。
“无人机搭载我们的‘纵横云’再加AI,做城市管理的应用解决方案。”投资者关系经理杨宇表示,这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的结合。
杨宇介绍,纵横股份创设了自己的终端硬件即无人值守系统,同时搭建了内部的“纵横云”管理平台,这个平台集成了空管、无人机管理以及数据的管理。把无人机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纵横云”里,然后AI做后端的分析和操作,也就是其应用解决方案落地的方式。“用低空的平台来替代网格语言或者巡检的人力物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杨宇强调。
作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整合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在低空经济业务领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副总经理、董秘杨宇介绍,基于空天信息优势,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制定了“以天强空,以算制空”低空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布局“1朵低空云+2个低空试验场+N个区域示范+M个行业应用场景”,面向政府、生态伙伴等用户提供基础数据、智能计算、空域管理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公司打造了“五位一体”的低空产品体系,贯穿低空规划、安全保障、协同监管、飞行服务、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公司整合10余家子公司协同优势,以应用为牵引,加速推进“低空+”多元化场景落地。
杨宇介绍,中科星图基于开发的“星图低空云”产品,形成了“直销+生态”的低空产品销售网络,建立了“统一商机、统一对接、统一方案、统一报价”的低空产品销售“四统一”模式,利用线上快速开通低空试用、本地化敏捷部署等方式,支撑用户应用场景的快速构建。公司深度参与了若干试点城市低空经济建设,积累了前沿的低空项目建设经验。截至2025年上半年,通过线上订阅使用或试用飞行服务平台的城市40余个,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成渝、东南、西部等重点区域;已线下签约深圳、青岛、湖州、福州、南宁、西宁等城市,推动了公司低空经济业务的高速发展。
中科星图做低空经济产业有两大优势。第一,计算能力。公司融合超算、智算、大数据计算及云计算等多元化异构算力资源,自建了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并依托“超算云网”实现与中科曙光及国家级大算力节点的互联互通。第二,数据能力。公司围绕“数据要素x”构建的“数据工程”覆盖了全球五大立体对地观测网和五大实体地球圈层,为打造虚实相生的可计算数字地球提供了科学、广泛、丰富的数据资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阳等20个数据交易平台登记上架,数据产品涵盖自然资源、农业、水利、能源等多个行业场景。面向低空领域应用,形成了面向低空飞行的星图云低空全要素数据底座,该数据底座融合了低空地理时空数据、低空气象环境数据、低空电磁环境数据三大核心数据集,为青岛、合肥、厦门等城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打造奠定了数据基础。2025年3月4日,公司向资本市场公开披露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其中约6.5亿元直接投向低空经济领域。
随着低空产业热潮涌起,各地关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低空产业化项目的布局也随之增多。政策、监管以及产业链如何形成大的协同,成为嘉宾探讨的重要话题。
中科星图杨宇认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蓝图绘制走向现实落地,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的高层级统筹推进阶段。
“凭借软件与硬件的双重驱动,中国有望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实现全球‘弯道超车’。国内企业的软件能力不落下风,硬件方面,从无人机、eVTOL到锂电池产业链,更是齐头并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科星图杨宇表示。
“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无人机技术和产品,使得消费级的无人机先期带热了无人机产业,进而引发了全国对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产业的关注,产业关注又引起了政府及监管的关注。”西虹桥导航总经理郁宏伟认为,政策支持源于产业的先期发展,而政策的落地又需要监管与产业的协同。
“西虹桥导航来自于上海市青浦区,‘北斗+低空’是青浦区打造的重要赛道。”郁宏伟表示,属地政府在监管层面的责任界限如何进一步清晰化,如何让一定区域的空域管理真正有效地服务产业发展,仍需要深入研究。“低空经济能否真正起飞,其核心在于空域管理问题。”
“低空空域的开放是低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如果空域开放之后,怎么让飞行器在低空实现安全飞行,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申弘表示,在技术层面,电磁环境的仿真和验证是基石。
王昌表示,低空经济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领域,集大成于飞行器、材料、动力系统、卫星导航、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还包括空域的管理等。它的发展需要完整产业链的支撑,以保障每一个环节的顺畅运作。
王昌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完成,需要所有参与者,包括企业、用户、政府管理机构和投资人,都应该在思想上形成清晰认知:需要耐心企业、耐心资本、耐心政府这三个“耐心”合在一起,至少需要两个以上“五年计划”的持续投入、摸索与迭代,才能打造出极具协同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白彦庆期待,未来科德数控能够与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伙伴们携手合作,在中、大型无人机的航空发动机等部件制造和生产方面有所合作。
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随着AI时代的到来,必将加速低空领域产业发展。
聚焦到AI+低空经济,王昌认为有两个可实现维度,一是AI技术在某项技术、某项产品上的运用,二是把低空经济当成低空,在应用场景中又是一个实现维度。王昌表示,低空经济产业各个细分领域有非常多能与AI具体结合的项目案例。
据悉,司南导航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有布局。王昌透露,DeepSeek模型因其成本低、资源消耗少以及可控性强等优势,成为公司的优先选择。此外,公司还有拖拉机自动驾驶、无人农场和野外移动机器等产品,智能驾驶是相对更容易落地的AI应用。
纵横股份杨宇介绍,“纵横云”平台上有AI接入,无人机飞回来的所有数据都可以用AI做识别和标定。
“我们现在二三百人的研发团队,绝大多数从事软件开发。对于应用解决方案来说,把软件偏AI的东西做好非常重要。”纵横股份杨宇说。
针对低空领域的复杂电磁环境仿真、飞行器电磁特性仿真等核心需求,霍莱沃主要基于自主研发的CAE软件,通过AI技术对CAE仿真过程进行针对性赋能。
申弘介绍:“CAE软件的研发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AI在物理领域应用的核心难点在于精准拟合非线性物理机制且符合物理规律。我们已经开始布局AI+CAE,核心是让CAE软件成为物理感知型AI落地的关键载体,为其提供物理规律校验场景与高精度训练数据来源。”申弘补充,“AI+复杂电磁环境”是公司在低空领域的重要探索方向,基本路径是将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软件与高保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深度集成,待仿真场景的物理精度与工程适配性达标后,再逐步引入AI技术进行仿真效率优化、干扰源智能识别等场景落地。
郁宏伟则认为,在无人机一侧,目前AI在低空无人机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了,自主飞行方面尚待进一步成熟。
要想实现所有的无人机真正大规模应用,而不需要飞手操作,这个难度非常大。目前,在飞行过程中,即使增加了避碰措施,机器摔下来的情况也不少。
“未来低空规模起来之后,航路、航线、飞行器的管理管控,将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性变革。飞行器密集,空中管制、空中监视、空中处理都不是靠人能解决的。” 郁宏伟认为,在监管侧如何通过AI有效识别低空飞行器目标是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我们已经在无人机上应用了技术,从本质上说还是AI小模型。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入大模型,比如,与空域管理、对环境的感知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都需要有配置。”白彦庆认为,无人机管控大模型里面也要加入政府的管理规则。他建议,政府的管控要与空管以及交通系统联网应用。目前这一领域还是空白,将来需要不断构建完善。
020-88888888